法律咨询 与您并肩同行 携手普法之旅

北京

切换城市

法律网 >  工伤赔偿 >  工伤认定

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属于工伤吗

时间:2019-06-06 浏览量:15579 律师: 葛磊

伤者是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该种情形,属于法律所规定的视为工伤的情形,那就可以按照工伤来处理。
法律咨询问题
  1. 伤者的伤情是因何种原因导致?
  2.       不属于以上情形
  3. 事故的发生属于下列哪种情形?
  4.       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
  5. 伤者是否与单位签有劳动合同?
  6.       是

法律咨询意见书

你好!

感谢你的信任与支持,希望本法律咨询意见能为你的法律问题提供帮助!

从事故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伤者是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该种情形,属于法律所规定的视为工伤的情形,那就可以按照工伤来处理。

注意】:我们的工伤认定报告只能帮助你预测是否属于工伤,并不能直接代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出具的《工伤认定书》,因为进行工伤鉴定和工伤赔偿时,需要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工伤认定书》为依据,所以提醒伤者在工伤认定时限范围内(请参见下文)申请认定。

提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进行工伤认定的时候,首要前提就是确定伤者与单位之间属于劳动关系,只有确认了属于劳动关系,才会按照工伤认定的条件来确定是否属于工伤。

伤者与单位之间是签订过劳动合同的,但是为了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伤者手中需要持有一份劳动合同。如果伤者手中没有合同,而单位又没有在伤者受伤的一个月内主动申请工伤认定,那么就存在一种风险====>单位不希望伤者进行工伤认定,想要逃避工伤赔偿责任。另外,如果伤者手中没有合同,而单位又不愿意提供其保管的一份,或者单位保管那一份也找不到了,且单位还否认伤者劳动关系的存在,那么伤者就需要有其他证据来辅助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后文为你列举了一些可以帮助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明材料,可供参考)

工伤认定的部门

统筹地区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大多数地区都是实行市级统筹,具体的可以咨询当地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

工伤认定的时限

原则上,单位应当在事故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认定申请;若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提出申请,伤者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自行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认定申请,但是时限为1年(自事故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一年内)。

工伤认定需要提交的材料

原则上下列材料在申请工伤认定过程中缺一不可,但因区域的不同,有的地方可能还需要提交其他材料,可参见后文的“工伤申报材料一览表”。

  1. 工伤认定申请表(说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及伤残情况);

  2. 劳动合同(或可以证明与单位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

  3. 医疗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书、鉴定书。

可以证明伤者与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相关材料

  1. 伤者与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上一般需要有单位的公章或法定代表人的签字或盖章,或者是人力资源部或行政部负责人的签字) (提示:虽然签了合同,但是如果你手中没有持有一份,那么你就需要准备一些其他的证明材料来证明伤者与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
  2. 在单位工作期间的的工作证、工作牌、工作服等;

  3. 伤者所填写的入职登记表或聘用信息登记表等;

  4. 单位的考勤记录表、员工名册等;

  5. 单位发工资的工资卡或银行转账记录,或是有公司盖章的工资条等;

  6. 伤者在单位工作或者参加单位活动的照片、视频等;

  7. 伤者负责业务往来或工作往来的文件资料;

  8. 伤者与单位签订的聘(录)用协议或者伤者被单位开除、除名、辞退、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通知书;

  9. 单位为伤者购买保险或住房公积金的记录;

  10. 关于伤者在单位的违纪处分通知书或处罚公告;

  11. 单位同事的证人证言(该项证明材料独立使用时证明力很弱,需要有其他证据进行辅佐);

  12. 其他能够证明伤者在单位工作的证据材料。


工伤申报材料一览表

序号 材料名称 材料类别
1 《工伤认定申请表》 原件
2 受伤职工身份证 复印件
3 受伤职工劳动合同 复印件
4 受伤职工社保缴费证明 原件
5 受伤职工考勤记录 复印件
6 单位工作时间(如:员工手册) 原件
7 医院诊断证明 原件
8 病历卡 复印件
9 单位营业执照副本 复印件
10 证人证言 原件
11 证人的身份证 复印件
12 证人的考勤表 复印件
13 证人的劳动合同 复印件
14 抢险救灾等受伤证明 原件

工伤申报材料一览表

 推荐律师

 官方QQ

339118878

 商务合作/投诉建议

400-969-8166

15510665333

法律网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平台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
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返回顶部